为什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下篇)
发布人:曹永方  发布时间:2016-06-02   动态浏览次数:299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党一项基本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局面

党的生机活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党的理论建设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动过程。一个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就属于这前一个过程;一个是从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就属于这后一个过程。实践证明,实现前一个过程不容易,完成后一个过程更艰巨。我们党抓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抓了几十年,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现在正在做。这两个能动过程循环往复、相互促进,推动党的理论建设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理论力量,是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表现和根本标志,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成就。全党同志务必十分珍惜。

第一,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来抓。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加强理论建设和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当年提出和确定我们党的“三大作风”时,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放在第一位的。什么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怎样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有一整套完整的论述。最著名的是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两个重大概念,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个是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他最重大的理论贡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是实事求是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曾经讲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得最好的,是列宁和毛泽东。列宁搞成了俄国革命,毛泽东搞成了中国革命。邓小平这个重大论断是深刻而有说服力的。这也从根本上、宏观上讲清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刻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而要学习领会好,首先要下功夫搞懂搞通贯穿其中的思想理论。只有理论上搞懂搞通了,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联系实际,才能解决问题。而要搞懂搞通理论,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认真读书、刻苦读书一途。毛泽东讲要下苦功,周恩来讲要抓住中心,邓小平讲要精、要管用,陈云讲要挤和钻,都是讲的认真读书、刻苦读书的道理。搞社会主义、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搞法治,领导干部哪有不读书的道理呢?在读书问题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典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也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有许多学习模范。我们要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向他们学习。

这里,建议大家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之前写的几本书,特别是《之江新语》,看看他是怎样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坚持思考的;读一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学习的历次讲话、谈话,看看他是怎样提倡学习的;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在历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在中央重要会议上讲话的有关内容,看看他是怎样推动学习的。要用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学习精神,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讲的是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讲的是我们身边和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讲的是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不存在阅读障碍。因此,要提倡原原本本地读原著,理解和把握好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大的集中学习活动影响深远。一次是,1942年前后,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开展的延安整风。毛主席把它称作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对于纠正党的历史上发生的“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国民党特务的情报说,“共产党内乱了!”蒋介石很不以为然,他看了我们党的整风文件,感到十分震惊,他认为这恰恰是毛泽东、共产党的厉害之处和不可战胜的地方,他自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每况愈下。另一次是,197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以后,百废待兴、百端待举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称它是一项基本建设,越看越重要。它对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确立邓小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重要经验和新时期我们党开展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局面,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治理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要作为我们党迎接新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思想理论准备,以党的高中级干部为重点,在党内集中开展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重点学习贯穿其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等。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系统阅读、系统清理、系统提高,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我们党高级干部大约五千人,中级干部大约五万人,县处级干部大约五十万人,这大约五十五万五千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关键少数”。只要这个“关键少数”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而不是敷衍地、系统而不是零碎地、深入而不是肤浅地掌握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自己武装起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就将有力地提高党的执行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力地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伟大斗争。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掌握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和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第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践证明,搞懂搞通理论和搞懂搞通实际,都是不容易的。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过的曲折道路,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执政以后经历的艰辛探索,只要回顾一下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开拓,我们就会深刻地认识和体会这一点。为什么有些工作部署、工作要求执行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有种种原因,但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面、没有搞懂搞通,可能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有的同志说,我天天生活工作在实际之中,怎么会发生脱离实际的问题呢?你天天工作生活在实际之中,并不等于你就搞懂搞通了实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步根本改变一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文件、不思考问题、不调查研究、不作为的情况。

要像马克思写《资本论》那样,像恩格斯调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那样,像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样,要像毛泽东搞农村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那样,认真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强化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当前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调查研究和解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认真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在落实从严治党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把国内情况的调查同世界情况的调查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全面了解和认识今天的世界。要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变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只有使这两个过程紧密结合、相互贯通,才能也才是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实际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而特别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搞真实。什么叫真实?真就是真而不假,实就是实而不虚。我们做人做事要立得住、走得稳,一定要使自己建立在真实而不是虚假的基础上。周恩来曾经用“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四句话、陈云曾经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来解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四句话”、“十五个字”的核心思想是真实。历史和革命的力量、科学和文化的力量、理论和实践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真实的力量。真善美的灵魂是真。真实的力量是更强大、更深远的力量。

领导干部把自己搞真实,一要真情实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归根到底,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把根深扎在劳动人民之中。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感情基础。有了这个感情基础,才有持续的热情和激情,才不会患得患失,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二要真才实学。无论学理论、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习其他各方面知识,都要扎扎实实打好根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装、不吹、不偷。三要真知灼见。要不断提高实际本领。列宁说,事实是我们政策的基础。陈云说,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制定政策。这都是真知灼见。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要始终关注社会实际生活的进展,始终关注国内国际大局,始终关注我们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始终关注亿万人民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从社会实际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把握趋势、探索规律,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抓住关键、寻找办法,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四要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研究实际、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推动社会前进。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干得怎么样,落实得怎么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有隔阂,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看不起,主要矛盾方面在干部一方,在有些干部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律己、修身,用权、谋事,做人、创业都不够真实。有了真情实感,再加上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真抓实干,我们就能消除隔阂,填平鸿沟,变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感动上帝。这也是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成效的根本尺度。

第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特别注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治理的战略智慧。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多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站起来不容易,中国富起来不容易,中国要强大起来,更加不容易。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必定要强大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也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历史潮流。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那么,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这对我们党来说,是新的世纪大考,也是全党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的战略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这个战略课题深入和展开的。

具有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一个鲜明特点。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来说,战略定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党的战略定力,首先表现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是道路自信上。这“三个自信”,贯穿一个主题,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命脉和根本方向。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从根本上来源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要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党的战略定力,还表现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上。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的底色,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从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大国崛起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崛起。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谁就可能成为世界性强国。深刻的文化变革和文化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一个文化不自信的国家,一个不能创造和引领先进文化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时代前列、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是从来不缺少文化自信的伟大民族。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曾经发出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有如黄钟大吕,石破天惊。他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是对中国文化批判最彻底、对我们民族劣根性揭露最无情的中国人,也是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民族自信心最强大的中国人。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在文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扎实进步。经过长期持续努力,积极推动我国历史文化现代化、世界文明中国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努力造成人才辈出、群星荟萃、高峰连绵、气象万千的生动局面和文化大观,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吸引力。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又是信仰的根基。有了坚定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坚定的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际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强大的国家、强大的社会、强健的民族素质,这三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没有强大的社会和强健的民族素质作支撑,是不可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须补好社会建设的短板。必须把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健康文明素质,当作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我们党的战略定力,还表现在对中国前途和世界前途的充分信心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讲到未来,讲到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也讲到世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特别是他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命题,为人类社会发展前进增添了新的信心、新的希望。这里涉及到如何对待困难。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我们党就是为了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也正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经历各种磨难的锻炼和考验中,我们党才成熟坚强起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好比登山,过去我们曾经走过万水千山、曾经经受千锤百炼。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要攀登一座更高、更大、更加雄伟壮丽的山峰。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将是何等的激动人心、何等的扬眉吐气、何等的无限风光啊!但既然是登山,既然是前无古人,就不能没有困难,就必须准备克服困难,就必须准备迎接新的万水千山、新的千锤百炼。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式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宁肯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一些。

注重从战略层面解决问题,抓住战略机遇,做出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另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根据这样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思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战略谋划和战略决策相结合,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决策,比如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设计,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关于实施“一带一路”、创立自由贸易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措施,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倡议,关于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战略行动,关于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关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运筹等,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集中而系统地做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这样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战略决策,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它充分展现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远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伟大的担当精神和博大的战略智慧。

从哲学高度来思考,以战略思维为引领加强思维能力建设,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带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国治理战略智慧的又一个鲜明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安排学哲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深谋远虑。习近平说,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以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其中既充满了必胜信念,又充满了哲学智慧,是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加强思维能力建设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建设。他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强调要增强改革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我们党的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复兴离不开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是重要的领导能力,也是重要的国家能力。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而在很大意义上,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竞争,是思维能力特别是战略思维能力的竞争。谁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谁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谁就能把握历史大势、把握战略主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理论的发展进步是重要引擎之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始终强调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强调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始终强调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特别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我曾经写过几幅联语:一幅是“毛泽东哲人其伟开天辟地万古风流,邓小平伟人其哲经天纬地千秋气象”,是讲党和国家历史的;一幅是“上下交则国泰,东西和则民安”,是讲国内国际大局的;一幅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正人心必循大道”,是讲国家治理和理顺人心的;一幅是“万古雄风大梦想大气象,千秋伟业大格局大担当”,是讲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的。我们这篇研究报告里面,也有一幅联语,“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是讲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但我们要记住哲人的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一个活力蓬勃的时代,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满怀信心地前进,脚踏实地地前进,坚韧不拔地前进,意气风发地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万众一心、努力奋斗!

未来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转自《新华网》